标准化故障根因定位应该怎么做
在现代软件开发和运维中,故障的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是确保服务稳定性的关键。然而,由于技术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,故障的根因定位往往是一项耗时且充满挑战的任务。为了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,标准化故障根因定位的方法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将探讨为什么需要标准化故障根因定位,以及标准化故障根因定位应该怎么做。
为什么故障根因定位需要标准化
标准 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。在故障根因定位中,标准化意味着建立一套统一的流程和方法,使得不同的人员在面对相同或类似问题时,能够按照既定的路径进行调查和分析。标准化有助于减少因个人经验差异导致的定位错误,消除这些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,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,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承。
1. 一致性和可复现性 标准化流程确保了每次故障排查时,都能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,减少了因个人差异或方法不统一导致的排查结果不一致性。
2. 提高效率 标准化流程可以帮助排查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所在,而不是从零开始,浪费时间在重复工作上。
3. 减少人为错误 人工排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遗忘、疏忽或操作不当导致错误。
4. 知识积累和传承 标准化的流程可以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固化成流程和工具,使得非专家人员也能够按照这些流程进行排查,从而传承和积累排障知识。
5. 持续改进 标准化流程便于统计和分析故障数据,有助于发现常见的故障模式和瓶颈,从而不断优化流程,提高排障效果。
6. 跨团队协作 在大型组织中,不同团队可能需要进行故障排查。标准化的流程有助于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。
7. 培训和验证 标准化的流程可以作为培训材料,帮助新员工快速上手。同时,也可以作为验证排查结果的标准,确保排查结果的正确性。
目前现状及问题
目前,故障根因定位通常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和技能。虽然有一些通用的排查步骤和工具,但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流程。这导致在处理复杂故障时,不同工程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,有时甚至会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。此外,由于缺乏标准化,故障处理的经验和知识往往难以被有效记录和共享,从而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学习和成长。
尽管当前AIOps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,业内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AIOps工具,为解决故障根因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,但AIOps系统虽然能够推荐可能的故障根因,却往往难以直接将这些推荐与具体的可观测性数据紧密关联。这就要求运维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,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些推荐,这一过程既耗时又容易出错,也让故障根因定位工作再次回到了依靠个人经验和能力的老路上。关于AIOps的讨论,可参考文章:AIOps实践中常见的挑战:故障根因与可观测性数据的割裂
典型人工排障步骤
典型的故障根因定位步骤包括:
-
根据Tracing数据,查看一定量的Trace识别可能的异常服务点。人不可能分析所有的Tracing,所以这个步骤可能漏掉关键异常服务点,导致排查功归一篑。
-
根据Tracing数据得到异常服务点的相关Span数据,遇到SPAN简单的问题,立马判断出故障根因。但是SPAN信息反映不 出问题,继续下一步。
-
根据经验查看异常服务节点相关告警,一一排查是否是根因,同时结合指标和日志进行确认。如果是上游节点受到下游故障的级联影响,在上游疑似节点很可能排查不出来任何真实有效的故障。如果公司对指标没有治理,完全是大海捞针式的找异常指标不现实,公司如果对指标进行了治理,分层,分成基础设施指标、网络指标、应用指标、中间件指标等,排障过程会快点,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运气。
Kindling-OriginX 如何做的
Kindling-OriginX 将上述人工排障的典型步骤智能化、自动化统一为标准化的排障流程。
-
通过对接Tracing数据,分析Tracing,识别Tracing的异常服务节点。
-
采样异常服务节点,通过eBPF获取的北极星指标排障体系给出故障根因。
-
在识别出异常服务节点的根因之后,关联相关日志和指标证明这次根因结论。
这个过程完全是模拟人排障过程,但不是简单的再现了人工排障的步骤,而是融合了专家知识和相关数据,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提升,从而在效率和准确性上显著超越了传统的人工排查方法。